市工作報告精選

  工作報告精選

成績令人鼓舞,經驗彌足珍貴。五年的豐富實踐,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任何時候都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市工作報告精選資料,歡迎你的閲讀,提供參考。

市工作報告精選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及2020年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五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大力實施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着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過去五年,是綜合實力大跨越的五年。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市縣兩級全部達標。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750億元(預計數,下同),比2015年增加1000億元以上,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6:39.4:48。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突破1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87.86億元,進入全省前三,收入質量穩居全省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1500億元,是2015年的1.6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274元,年均增長8.7%。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突破3600億元、2500億元,存貸比提高21個百分點。常德位居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72位。武陵區挺進全國百強區50強,桃源縣躋身全省縣域經濟10強。

過去五年,是產業發展大邁進的五年。產業格局大幅優化。裝備製造與軍民融合、生物醫藥與健康食品產業邁上千億台階,煙草、文旅康養產業產值分別達633億元、910億元,產業格局從“一煙獨秀”向“多極支撐”轉變。 產業升級成效明顯。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中聯建起、益豐大藥房成為新的百億企業,規模工業企業達1520家,上市公司達6家,國省“小巨人”企業達95家。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保持穩定,國省級龍頭企業達98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48%。“常德品牌·中國品質”亮相大江南北,新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6個、國省區域公用品牌15個,常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重要生產基地。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家,新增4A級景區3家,卡樂星球開業運營,打造了萬達廣場、友阿國際、和瑞歡樂城等新商業中心,新落户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17家,建成全省第二家基金小鎮,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共享經濟等快速發展,漢壽、石門、臨澧獲評全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產業項目支撐增強。累計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64個,其中10億元以上42個,煙廠易地技改、中車新能源汽車、中國中藥產業園等438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 產業園區實力提升。常德經開區成為千億園區,常德高新區晉升國家級園區,4個園區進入全省綜合評價30強,石門經開區躋身全省10強。建成6個特色產業園區,形成了中聯建起、迪文科技、溢多利生物等一批“1+N”優勢產業鏈。園區基礎建設累計投入500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1150萬平方米。建成5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園。

過去五年,是改革開放大突破的五年。開放合作更加深入。德商懇談會、駐外招商服務中心、商協會等招商平台作用有效發揮,累計到位內外資總額4293億元,中國中車、中國中藥、華為、上海復星等戰略投資者落户常德。“五定班輪”常態化運營,桃花源機場躋身全國機場百強並實現航空口岸臨時開放,泰中東盟經貿合作園建成運營。進出口總額達150億元,是2015年的2.9倍。新增2個國際友好合作城市。 改革推進更加有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構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城市“雙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改增”、農宅合作社改革等創造常德經驗,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園區管理體制改革等形成常德特色。 創新動能更加強勁。發明專利每萬人擁有量增長2.2倍,高新技術企業由103家增加到36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由218億元增加到450億元。國家生物酶製劑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和國家現代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快速推進,成功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常德國家生活用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為我市首個國檢中心。“三名”工程深入推進,“智匯洞庭·科創常德”“教授博士沅澧行”等活動取得實效。

過去五年,是城鄉面貌大蝶變的五年。城鎮提質加快推進。北部新城、城東新區、江南城區、西部城區等片區開發深入推進,太陽大道、陽明大道、丹溪路等一批骨幹道路建成使用,沅江隧道、沅水四橋竣工通車,常德畫牆建成面世,“一江兩岸”協調發展呈現新局面。城市管理、社區治理水平持續提升。海綿城市建設形成常德模式。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保障了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縣城承載和集聚能力明顯提升,培育形成了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遊名鎮。澧縣成為全國新型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示範縣。改造城鎮棚户區16.37萬户、老舊小區493個。市縣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完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城鎮化率達57%,提高9個百分點。 鄉村振興深入實施。實現鎮村規劃全覆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實效,“4+9”示範片區和100個省市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完成農村改廁28.3萬户、危房改造8.86萬户,拆除“空心房”300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公路4105公里、危橋699座,自然村通硬化路實現“組組通”。臨澧成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建設農村集中供水工程418處、分散供水工程3.95萬處,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441萬畝。鄉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獲評國家級特色示範鎮5個,漢壽、安鄉、西洞庭建成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澧縣成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西湖獲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區)。鄉村治理更加有效,鄉風文明持續提升。 基礎條件不斷夯實。黔張常鐵路建成通車,石長鐵路實現動車運營公交化。常安高速、安慈高速石門至慈利段建成通車,實現縣縣通高速。新建改建幹線公路620公里,沅澧快速幹線基本形成。完成沅水桃源至常德、澧水澧縣安鄉至茅草街千噸級航道整治,德山新港區千噸級碼頭投入使用,津市港開港運營。除險加固蓄洪垸堤防8個、大型水閘6座、水庫563座。管道天然氣實現“縣縣通”。光纖寬帶、4G網絡實現鎮村全覆蓋。

過去五年,是生態環境大改善的五年。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央、省交辦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達到時序進度,漢壽西洞庭湖歐美黑楊清理、安鄉珊珀湖治理等取得明顯成效。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8個百分點。河湖長制有效落實,13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沅澧兩水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耕地保護數量、質量居全省第一,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經驗全國推介。 節能減排推進有力。全市煤礦、紙漿、粘土磚廠、落後鋼鐵生產企業全部關閉。常德經開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安鄉獲評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減排指標任務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低於省控指標。 生態創建成效顯著。完成人工造林111.7萬畝,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8%以上,建成國家級自然公園9個,濕地保護率達71.7%,獲評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美麗山水城市。

過去五年,是民生福祉大提升的五年。民生支出累計完成1996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累計辦成省市重點民生實事88件。 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把脱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堅持精準施策、合力推進,整合投入財政資金49.7億元,建設產業扶貧項目8021個,易地扶貧搬遷3.6萬人,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84萬人,44.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39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石門縣順利摘帽併成為全國樣板,湧現出全國脱貧攻堅模範王新法等先進典型。今天的沅澧大地,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沒有一户落下,沒有一人掉隊。 社會保障不斷加強。城鎮新增就業29.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累計支付各類社保待遇709億元,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達2167元。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優撫對象、殘疾人等補助標準持續提高。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建改建各類學校1300多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4.7%。所有區縣市提前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常德大學城初具規模。

       新建改建各類醫療機構2321家,湘雅常德醫院開業運營,6家醫院升格為三級醫院,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分別為97.6%、98.8%。5部作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新增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柳葉湖國際馬拉松賽被評為金牌賽事。國防動員、國防教育、軍事設施保護、退役軍人事務、人防建設、軍民融合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持續加強。國資、統計、機關事務、民族宗教、僑務、公共資源交易、住房公積金、老年、方誌、檔案、慈善、志願服務等工作取得新進步,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僑聯、社科聯、貿促會、紅十字會等羣團組織作用充分發揮。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政府債務化解穩步推進,打擊處置非法集資成效明顯,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重大成果,打掉涉黑涉惡犯罪組織和團伙161個。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深入開展。無上訪村(社區)建設卓有成效,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經驗全省推介。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常德成為中國最安全城市之一。武陵區多年保持“全國平安區縣”稱號。

過去五年,是政府職能大轉變的五年。依法行政不斷強化。加強政府立法工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出台地方性法規5件,制定政府規章3件。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以及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積極研究處理各類審議意見,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343件、市政協提案1558件。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執法“四項制度”。“七五”普法順利完成。 政務服務持續優化。常德市民之家建成使用,“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上線運行,實現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

        獲批全國首批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率先落地全省200件“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事項,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淨增各類市場主體13.6萬户。累計為企業減負229.6億元,暖企惠企經驗入選國家典型案例,營商環境便利指數位居全省前列。 政風作風明顯改進。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紮實開展。馳而不息糾“四風”,會議文件有效壓減,考核評比逐步規範,“三公”經費持續下降。省政府真抓實幹表揚激勵事項位居全省前列,7項工作獲國務院真抓實幹督查激勵。審計監督全面覆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政府公信力不斷提升。

剛剛過去的一年,困難比預料的多,挑戰比預想的大,但成效比預期的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市委“收好官、守底線、抓產業”的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較好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這一年,我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交出了疫情防控優異答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用27天實現本土病例零新增、41天實現確診病例清零,做到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境外疫情零輸入。全面加強重點環節、重點部位、重點場所、重點人羣排查管控,有效遏制了疫情輸入擴散。堅持“四個集中”救治原則,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面發動、全員動員、全球採購,有效保障了各類防控和救治物資。紮實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三嵌入兩閉環一納入”,保持了經濟社會秩序穩定。6批次83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湖北,展現了非常時期的常德擔當。市疾控中心黨總支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3名同志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這一年,我們真抓實幹、穩中求進,保持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把收好官作為主要目標,大力推動經濟運行企穩回升,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2%,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把復工復產作為重大任務,在全省率先出台“穩企十條”、設立中小企業續貸中心,與6家省級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新增銀行貸款突破400億元,選派機關幹部駐企服務,全力做好務工人員返崗工作,在全省較早實現重點建設項目、規模工業企業全面復工,成為全省規模工業持續正增長的兩個市州之一。堅持抗疫不誤農時,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實現播種面積和產量雙增長。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主要抓手,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9.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民生工程投資保持40%以上高速增長。把激活消費作為主攻重點,舉辦“全城消費·福滿常德”購物節、億元優惠補貼購房季等活動,推動消費市場全面復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這一年,我們迎難而上、奮發作為,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突破。生物醫藥與健康食品產業成為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羣,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10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6家。湘佳牧業成功上市,“金融超市”上線運行。新投產、新開工、新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分別達150個、220個、286個,中科常德儲能與微電網產業園等35個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簽約落地,與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聯盟、鹽田港、國科控股等達成戰略合作,全省產業項目建設推進現場觀摩會、中國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大會在我市召開。常益長高鐵基本完成架樑施工,益常高速複線即將開工。市級國有平台公司完成整合重組。桃花源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柳葉湖晉升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常德獲評全國營商環境創新創優標杆城市。

這一年,我們堅守初心、一心為民,保障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寧。脱貧成果得到鞏固提升,剩餘1.43萬貧困人口全面脱貧。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有力推進,“夏季攻勢”任務全面落實。科學應對洪澇地質災害,打贏了涔水保衞戰、安鄉保衞戰,實現了不潰一堤一垸、不垮一庫一壩、不因災死亡一人,石門縣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零傷亡成為自然資源部典型範例。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5.3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9萬人,社會保險新增擴面16.7萬人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順利推進。設立鄉村學校教師特殊崗位津貼,新增公辦幼兒園園位13704個,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面清零,湖南文理學院實現省內一本招生。全面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退捕漁民得到妥善安置。市體育中心、市博物館、市規劃展示館完成提質改造。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鞏固提升掃黑除惡成果,平安常德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

五年的歷程充滿艱辛,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常德經濟社會發展付出辛勞的廣大幹部羣眾、駐常部隊和武警官兵,向中央、省駐常單位,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常德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成績令人鼓舞,經驗彌足珍貴。五年的豐富實踐,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任何時候都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常德發展實踐,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常德落地生根。任何時候都必須凝心聚力抓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最大限度發揮優勢、補齊短板、突破瓶頸,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任何時候都必須真抓實幹強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和釘釘子的精神,一張藍圖幹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推動各項工作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羣眾的幸福指數,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發展質效有待提升,創新能力有待增強,產業鏈生態系統有待優化完善;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困難較多;開放型經濟總量不大,開放平台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城市集聚效應還不強,人口結構性問題相對突出;財政平衡困難,政府債務化解壓力較大;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存在薄弱環節;民生改善仍有不足,羣眾“急難愁盼”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少數幹部改革創新、服務羣眾、狠抓落實的本領有待增強;個別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然存在。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進入新階段、面向新目標、奮進新徵程, 我們必須在應對新形勢中開創新局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我們必須在構建新格局中增創新優勢。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常德作為內陸城市,在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國家戰略的帶動下,必將迎來更多更高效的資源配置、更大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要把握主動、積極融入,把發展潛能轉化為發展優勢。我們必須在落實新要求中實現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勉勵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我們作出了科學指引。我們要努力在全省“三高四新”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找準位置、作出貢獻,推動常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

“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為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常德貢獻。

“十四五”發展要重點把握以下要求:

明確“一箇中心”發展目標。大力提升城市資源集成力、城市輻射力,積極承擔全省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泛湘西北地區核心增長極職能,圍繞區域產業中心、消費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教育中心、醫療中心和金融中心,致力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構建“兩個樞紐”發展優勢。強化鐵路、公路、水運、航空交通體系支撐,着力建設高鐵“一樞紐四通道”、高速“五通道四連線”、水運“一港兩區三航道”。強化物流設施支撐,打造標誌性平台,暢通內暢外聯網絡。建設區域性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樞紐,全力提升區域競爭力。

打造“三個基地”發展平台。落實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戰略要求,立足常德製造業基礎和優勢,全力打造全國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立足常德傳統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洞庭魚米之鄉”美譽,全力打造全國生態農產品基地;順應人民羣眾健康生活新期待,發揮常德區位、生態、文化優勢,佈局發展以醫療、康養、文旅、度假為主體的大健康產業,全力打造全國大健康產業基地。

“十四五”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是:

發展質效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體系全面建立,創新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開放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品牌成為產業發展的價值追求,營商環境成為城市的亮麗名片,高質量發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300億元以上。經濟結構更加優化,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2%。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提高0.7個百分點。產業邁向中高端,支柱產業加快壯大,培育形成一批新興優勢產業鏈,全國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產品加工百億企業實現“零突破”,“常德品牌”生態農產品供給能力明顯提升。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加快形成市城區“一城三區”發展格局,積極穩妥推進津澧融合,縣域經濟加速壯大。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各項改革任務穩步推進。高鐵形成區域樞紐,常德水運加快振興,航空客貨運能力明顯提升,高速路網更加完善,對外開放通道全面貫通。全面融入國內重大區域戰略佈局和全球經貿體系,建成一批標誌性開放平台,引進重大戰略投資者取得更大成效,開放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省開放經濟的重要一極。

文明程度持續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投入持續增加,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全面實現,培育形成一批骨幹文化企業和產業園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優秀常德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統籌佈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得到優化。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城鎮化率達到63%,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農業農民有效組織起來,鄉村建設行動富有成效。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重點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十四五”末,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0%,省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95.7%,城鄉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萬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衞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5歲。脱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形態最美、環境最美、文明最美、生活最美成為普遍共識。

治理效能持續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平安常德建設邁上新台階,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形成具有常德特色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們肩負的發展和改革任務十分繁重,必須以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破瓶頸、抓產業、優結構、強隊伍”工作要求,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達1.7%。

實現以上目標任務,要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優化產業生態,培育先進製造業新優勢。對標全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努力完善產業生態系統,改善產業發展條件,提高製造業佔GDP比重和在全省的位置。

培強產業優勢。大力培育工程機械、煙草、生物醫藥、大健康等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及軍民融合等新興產業,打造優勢產業鏈。對重點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對口服務,提升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推進質量強市行動,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實施“雙倍增”計劃,培育一批“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20家以上,力爭飛沃科技上市。

狠抓產業項目。全力推進一批重大項目,以項目大建設推動先進製造業大發展。開工建設西洞庭非織造布、石門湘佳產業鏈擴能延伸等億元產業項目200個以上,力爭重慶藥友原料藥產業基地、湖南航天磁電石門產業園等100個以上億元產業項目竣工投產,加快推進中科常德儲能與微電網產業園、漢壽中聯智能裝備配套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推動中車新能源汽車、華為光貓生產基地、中聯恆通智能裝備產業園等新增長點發力見效。完成技改投資450億元以上、工業投資780億元以上。

壯大產業園區。引導高端產業、優質項目、知名企業在園區合理佈局,推動特色園、園中園加快發展,培育一批“鎮園之寶”,支持創建省級以上示範基地和綠色園區、智慧園區。創新園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園區高效率、差異化發展,提高單位面積產出,增強園區競爭力。激勵園區爭先進位,力爭更多園區進入全省30強。加快產城融合,完善園區各類配套設施,為企業生產和員工生活創造良好環境,力爭完成基礎建設投入100億元以上、新建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

促進產業融合。推動工業與信息化、製造業與服務業、軍民產業“三個融合”,助力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快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創建一批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和示範車間,拓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引導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大力發展數字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積極發展研發設計、檢測檢驗等服務,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高效物流。加強資金、技術、土地等產業要素配套,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支持發展軍民融合產業。

實體經濟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民營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要保持產業發展定力,始終與企業共成長,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2.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對標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致力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建設行業研究院、技術創新聯盟和自主研發機構,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00家。推進科技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平台建設,實現中開院創新孵化基地、瀟湘科技要素市場建成運營。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兑現落實人才政策,推行柔性引才、環境留才,加大各類優秀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600名以上。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支持聯合辦班辦學,培育本土技能人才。持續開展“沅澧創新人才”“常德工匠”等評選活動,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濃厚氛圍。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對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院士專家團隊,持續開展“智匯洞庭·科創常德”系列活動。建立健全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貼息貼費、科技保險政策體系,探索設立科技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實行零基預算,完善政府採購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建立財政審計聯動機制,促進預算績效管理落地見效。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管理。落實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積極推動園區“去行政化”改革,賦予園區更多自主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完成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任務。

3.堅持融入新發展格局,建設內陸地區開放強市。對標全省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對接自貿區建設,積極擴大內需、穩定外需,推動更高水平開放。

推動消費升級。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90家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辦好常德桃花源旅遊節等節會活動,創新宣傳營銷,深化區域協作,加強重點景區、精品線路建設,實現桃源熱市雲頂温泉度假區、漢壽野生動物園建成開業,力爭旅遊總收入達到550億元以上。引進品牌門店,發展夜間經濟,提升城市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和商貿中心人氣。支持武陵移動互聯網產業園、常德經開區電商企業加速器等加快發展,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暢通電商、快遞進農村通道,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增加優質消費產品供給,打響常德香米、常德紅茶等區域公用品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強化投資拉動。鞏固提升“老基建”,佈局推進“新基建”,實施重點建設項目200個,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建成安慈高速、沅澧快速幹線1號大道臨澧段和2號大道澧縣段、S311桃源火車站至龍潭公路、安鄉張九台大橋,加快常益長高鐵、常德高鐵樞紐站、官新高速、爐慈高速、張公廟澧水特大橋建設,開工建設益常高速複線、澧水石門至澧縣航道和沅水常德至鮎魚口航道整治等重點工程,加快襄常高鐵荊州至常德段、鬆虎航道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抓好重點垸堤防加固、大型灌區改造、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河湖水系連通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設。推動石門電廠三期開工建設。建成5G基站2000個,實現市縣城區、園區5G網絡基本覆蓋。加快冷鏈物流、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

狠抓招商引資。強化招商主體責任,提高項目落地能力,重點考核履約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持續開展節會招商,辦好“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系列招商活動,積極參加“進博會”“港洽周”等活動。加強產業鏈招商,緊盯產業龍頭、總部經濟,精準發力、招大引強。深入推進委託招商、園區招商、基金招商。發揮駐外招商服務中心和異地商會作用,主攻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引進“三類500強”項目20個以上、億元產業項目230個以上,其中過10億元30個以上。

提升開放水平。大力建設多層次開放平台,推進常德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建設,爭取桃花源機場航空口岸再次臨開,申建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跨境電商示範園,支持泰中東盟經貿合作園建設省級示範園區。複製推廣自貿區試點經驗。加強外貿綜合服務、融資服務,促進破零倍增、業績迴流,新增外貿實績企業20家以上。引導優勢產業和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推動名優特新產品走出去、引進來。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

4.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提高農業發展質效。保障糧食安全,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新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以上,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發展蔬菜、煙葉、油茶等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力爭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省級以上區域公用品牌2個,新增“兩品一標”農產品50個以上,持續提升常德品牌農產品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建立完善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機制,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將農户融入農業產業鏈。加快建設深圳國際食品谷常德產業園。促進農業與文化旅遊、生態休閒深度融合。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特色良種保護推廣。恢復生豬生產。做好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強化鎮村規劃引領,落實《常德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推廣裝配式建築,提升農房建設質量。實施“三區”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臨澧澧北、澧縣楊花橋等大水廠,支持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繼續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積極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三年行動。大力實施渡改橋工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支持農民羣眾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加強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計劃,培養壯大“土專家”“田秀才”和致富帶頭人隊伍。規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鞏固拓展脱貧成果。推動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動態清零。發展壯大扶貧產業,讓脱貧人口穩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確保搬遷羣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加強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教育培訓等綜合性制度機制建設,有效阻斷致貧因子,築牢防貧“底板”。

5.堅持建設精緻城市,提升城鎮集聚和承載能力

強化規劃引領。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大綱編制等工作。以推進精明增長、建設精緻城市、實現精算平衡為取向,加強城市規劃工作,促進空間平衡、產城融合、便民利民。科學編制重點片區規劃,做好城市天際線規劃設計。強化規劃執行,杜絕邊規劃邊建設、隨意變更規劃設計、項目主導規劃等行為。

完善城市功能。堅持人民羣眾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城東新區、高鐵新城、德山新港等片區開發建設,提高特色街區資產運營水平。推進太陽大道貫通工程、沾天湖南環路、沅水六橋等骨幹路網建設。加快推進北部新城環城水系、陽明湖水系等治理項目,加強排水管網和設施建設維護,提升城鎮排水防澇能力。加快沅北水廠遷建,完善城市供水管網。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實施城區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置項目建設。依法依規統籌推進危房、老舊小區和棚户區改造。打造15分鐘生活圈。大力開展城市“微改造”,讓城市更加精緻精美、乾淨清爽。

加強精細管理。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有序推行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規範出租車、網約車、共享單車和電動車管理。完善公共停車設施,優化道路交通組織,緩解“停車難”“行車堵”問題。成功創建公交都市。建設“城市大腦”,賦能市場、服務市民。全面推進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建築業轉型發展。持續抓好控違拆違、城市養犬管理、農貿市場改造等工作。鞏固提升城市創建成果,讓文明成為常德亮麗名片。

健全城鎮體系。對接“三帶四區”,進一步優化城鎮建設發展格局,不斷增強城鎮集聚、承載和配置資源要素的能力。積極穩妥推進津澧融合,支持西湖西洞庭加快發展。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激勵縣域經濟對標趕超、爭先進位。加快培育特色產業小鎮,支持重點鎮、衞星鎮、口子鎮發展。

6.堅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銷號。落實《常德市大氣污染防治若干規定》,確保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以上。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鞏固禁捕退捕成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提升河湖管護水平。加強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狠抓飲用水水源保護、黑臭水體整治,確保省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89%以上。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綠色礦山建設,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夯實“四嚴四基”,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損害誰賠償”,加快構建大生態環境保護格局。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編制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加快建設全流域生態涵養帶。嚴格自然資源管理,推進自然資源保護性開發和集約高效利用。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市域生態廊道,推行林長制。積極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

增加生態產品供給。加強生態產品開發,維護生態產品“原產地”安全。充分利用資源、環境優勢和產品特色,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產品生產、鄉村特色生態旅遊,不斷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抓好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和超低排放改造,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大力發展新能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交易、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綠色信貸機制。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進節能環保產業城、國家低碳生態城(鎮)試點。

7.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改善城鄉羣眾生活品質

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在全面完成省重點民生實事的同時,突出辦好11件市重點民生實事。①農村交通事故易發多發點改造整治全覆蓋。②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30個並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③建設特困人員供養機構5家。④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三年行動計劃。⑤完成農村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800人。⑦定向免費培養鄉村醫生100名、鄉村教師400名。⑧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市域內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直接結算。⑨完成行政村農網改造102個。⑩全面提升鄉鎮專職消防隊消防救援能力。⑪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落實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重點羣體多渠道就業,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啟動醫保DIP國家試點。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加強特困羣體兜底保障。深入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建立完善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滿足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關心關愛殘疾人、計生特困家庭、農村留守人員。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啟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縣、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工作。新增公辦幼兒園園位1.3萬個、中國小學位1.5萬個,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推進中職學校標準化建設。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推進常德財經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升格,實施芙蓉學院等獨立學院轉設,高水平建設常德大學城。支持民辦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發展。推動縣管校聘改革,激發校長和教師隊伍活力,減輕教師和學生負擔。加強師德師風和平安校園建設,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規範校外培訓和託管機構管理。

推進健康常德建設。全面深化綜合醫改,加快醫療資源優化提質和區域均衡佈局,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完善公共衞生體系和臨牀醫療體系,推動醫療領域特色專科、優勢學科發展,提升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建立健全公共衞生事件監測預警和平戰轉換機制。加強醫療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計生優質服務。

繁榮發展文體事業。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支持常德絲絃、常德漢劇、常德鼓書發展。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市第八屆運動會,辦好常德柳葉湖國際馬拉松賽。實施市濱湖劇場、市圖書館、市游泳館、社區全民健身中心等工程建設。

統籌發展其他事業。做好統計、民族宗教、住房公積金、方誌、檔案、保密、氣象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工作。加強社會組織管理。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深化雙擁共建,加強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抓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軍事設施保護、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

8.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常德

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抓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落實落細“三嵌入兩閉環一納入”。實施網格化管理,築牢聯防聯控、羣防羣控工作體系。嚴格人員管控、醫院管理和冷鏈物流檢疫等工作,加強物資、技術儲備,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落實隱性債務化解措施,堅決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平滑緩釋債務風險。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規範政府專項債券管理。加快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依法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積極穩妥防控涉眾型非法經營穩定風險,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切實加強安全生產。以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標準落實工作、提升水平。加強安全監管執法,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持“隱患即事故”理念,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繼續開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風險隱患,建立健全問題隱患和制度措施清單,有效防範和遏制較大以上事故。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完善基層羣眾自治制度,完成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打好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打擊突出違法犯罪活動,不斷增強羣眾安全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信訪工作機制,完善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抓好“雙安雙創”工作,保障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突出堤垸防洪、水庫防守、城鎮防澇等重點,科學應對水旱災害。抓好防震減災、消防、森林防火等工作。

9.堅持講政治敢擔當抓落實,打造服務型政府。牢記初心使命,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羣眾的關係,把政府擺在“店小二”“服務員”位置,盡心竭力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

把講政治作為第一責任。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把講政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折不扣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增強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問題,把牢經濟發展正確方向。

把抓落實作為第一任務。大力推行“六步工作法”,抓好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幹部培訓、督促檢查、追責問責、總結反饋六個環節,形成推動工作落實的完整閉環。大力倡導真抓實幹,落實責任清單和底線清單,健全容錯糾錯機制,關心愛護鄉村幹部,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形成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大力推動創先爭優,實行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激發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吃苦者暖心、讓實幹者吃香、讓有為者出彩。

把依法行政作為第一準則。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啟動“八五”普法工作。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行輕微違法行為免罰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做好相關立法工作,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研究處理各項審議意見,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意見建議,提升政府工作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把優化環境作為第一優勢。着力打造具有常德特色的最優綜合營商環境,讓市場更有效、政府更有為。大力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抓好優化營商環境100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推動更多服務事項網上辦、就近辦、掌上辦,努力做到審批更高效、辦事更便捷、成本更低廉。提高政策服務能力,加強惠企惠民政策梳理、宣傳、培訓和落實,讓企業和羣眾獲取信息充分、享受政策到位。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切實解決項目建設、中介服務、辦事環境等方面的痛點堵點問題。

把清正廉潔作為第一底線。深入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格執行改進作風各項規定,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壓減一切不必要的政府投資和行政開支,保障民生支出穩定增長,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百姓的“好日子”。自覺接受黨內監督,強化審計監督。完善財政資金使用、公共資源交易、國有資產管理等重點領域內控制度,切實強化廉政風險管理。堅決整治羣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嚴防嚴懲各類腐敗問題,維護政府系統清正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目標已經確定,新的藍圖已經繪就,新的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為推動常德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