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的讀後感7篇

讀後感是我們對書中情感描寫和情節發展的感受和思考,讀後感是我對書中情節和人物命運的思考和感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培根隨筆的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7篇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1

在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書,題目是《我很重要》,這是一本哲學書,它使我明白了許多的人生道理,同時,這也是一本講述人性的書,它使我明白了許多人性中的真善美,讓我懂得了怎樣享受生活,怎樣面對生活,最重要的是它使我明白了怎樣看待自我。這本書是由十個片段組成的,每個片段又是由十篇左右的小文章組成的,文章雖簡短,但藴含的道理卻足以讓我受益終身。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喜歡,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和書的題目同名的一篇文章《我很重要》。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日本食品公司就快要倒閉,這家公司為了起死回生,決定裁員三分之一。有三種人在名單內,一種是清潔工,一種是司機,還有一種是倉庫保管,經理找他們談話,説明了裁員的意圖,可這三種人都説了同樣一句話“我們很重要”並説出了自己重要的理由,經理從他們的話中得到啟發,在企業門口掛了一塊大匾,上面寫着“我很重要”,結果公司的每個職員看到這四個字後,都認為領導很重視他們,因此工作也很賣命,結果這家公司迅速崛起,成了日本有名的大公司之一。

是啊,我之所以最喜歡這篇文章是因為,這篇文章不僅告訴了我人生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什麼挫折,無論別人怎麼看你,自己怎樣看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被困難打倒,只要你有信心,敢説“我很重要”,就一定有信心戰勝挫折與困難。

就像作者馬國福説的: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隻蜜蜂和一隻雄鷹相比,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它可以傳播花粉,從而使大自然變得五彩斑斕。

任何時候都不要看輕了自己。在關鍵時刻,你敢説“我很重要”嗎?試着説出來,你的人生也許會由此揭開新的一頁。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2

説到培根,誰都會想起他那句遐邇傳揚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的確,當今社會,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個暑假,趁着閒暇時間,我有幸拜讀了他的著作——《培根隨筆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猶如當頭棒喝,擊醒了不知多少夢中人。

培根,他是命運多舛的一個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時就受盡了功名利祿的薰陶,長大後也就順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經歷浮沉的宮廷政變後,他最終被罷去官職。在滄桑的歲月裏,他的人生受盡了苦難的歷練,也就越顯得芬芳。讀他的文章,就像在聽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賜教,須耐心傾聽,反覆揣摩。《培根隨筆全集》就是一個例子。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而厄運則最能發現美德。"信手拈來的一句話,甚是耐讀,索性將它摘下來。細細咀嚼一番後,竟被我品出幾分味道來,我想不僅厄運能發現美德,它還能使自己更透徹的看待自身缺點。

今年八下期末考試的結果已塵埃落定,自己馬失前蹄了。在聽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靂,本還抱有一絲渴望,但在那一通電話之後,便都無處尋覓了。等自己反應過來,頃刻間淚水翻湧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我哭了,自記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為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沒人容我傾訴。那好幾個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我敢説。而其也得到了收穫,模擬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個鹹魚翻身仗呀!對這次的勝利,我已經"蓄謀"很久了,可事與願違。在那幾日,我極度消沉,墮落,不敢和同學通電話,上網也常隱身。悶悶不樂幾日後,父親終於發話了,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我懂,誰都懂。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找"錯因",正如諸葛亮所説: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不然再多的失敗也不足為奇,同時也是徒勞的。經過這一次的慘訓,我悟出了兩個對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試前必須調整心態,不能沉迷於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後考試中必須注意的一點,匯成一句話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説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説到做到"的人,但説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我屬於後者。考試前,我刻意的去複習了英語,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奮,卻不然,我還未深入的去複習,那時有太多的"柱子"擋在我面前。

相通這些後,我便不足為奇會得此結果了。再説,經過這一番深思,尚且也對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語考試得了八十二分)。

現在回眸這件事,心中還為有些遺憾和委屈。但豁達些看待這件事,縱觀歷史,誰無遇到過點小挫折呢?本書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嗎?只要我們在犯錯中得到進步,不也是好事,也就應了那句話:"吃一塹,長一智。"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3

刀光劍影的英雄故事,是否真的如其表面那段正義?

——題記

人們總一味沉溺於理想中那些形形色色的英雄情懷,更為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所如痴如醉。

歷史的畫卷總是由仇恨與復仇交織繪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伍子胥為父報仇的故事。當年,平王被奸臣費無忌盅惑,誅滅伍家,伍家上下除伍子胥外無一倖免。於是伍子胥便踏上慢慢復仇之路。當對國家的忠誠與對家族的使命相沖突時,家族使命已遠遠高於一切。幾經周折,終於以勝者姿態踏上楚國土地的伍子胥發現平王已死,不僅對城內無辜百姓進行屠殺,而且連平王屍體也不放過,硬生生從墓穴中施出,進行鞭屍。看到此,人們一面為伍子胥成功的復仇感到慶幸,但又不得不疑惑,伐楚?鞭?這是否還是君子復仇?這與那些只有採取下流行徑的小人還有何分別?

而在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也是一個經典的復仇人物,可他的復仇卻有別於伍子胥。父王暴病而死,叔父奪權,母親改嫁,朝綱混亂,百姓更是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當哈姆雷特得知是叔父害死父親,復仇的火焰越燃越烈。他的復仇不僅是為死去的父親還一個公道,更肩負着民族危之的重大責任。培根曾説:“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的復仇,才是正義的。”我認為哈姆雷特的復仇更傾向於為國家公益,這於伍子胥的私仇,這樣的復仇就顯得更加正義,也更能被人們所接受。

復仇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對方受苦,本應的目的則是讓對方意識到錯誤。再回到之前所談到關於伍子胥的故事,他多年來對信念的堅持固然,值得我們學習,但一個人心中對當年仇恨也此念念不忘的人,又怎麼能讓那個本可以癒合的傷口癒合呢?不僅我們大家,歷史上的英雄豪傑,對這一類事件又是否應思量一下呢?伍子胥的事,可歌可泣,但卻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去復仇,如此行徑之後又是否能平靜內心呢?以德報怨是復仇的最高境界,一個視仇恨高於一切的人心中放着太多的包袱,又如何成為一個君子?在盲目崇拜一個英雄之前,他的所作所為又是否真的正義?

當血與淚交織在一起時,一篇篇有關復仇的詩歌漸漸在歷史的煙消波靜間消散……我不禁思量,復仇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4

悲劇,總會催人淚下,確切的來説,它不止催人淚下,還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稱作喜劇的反義詞。悲劇並不侷限於戲劇中,現實中也有。不過,有的悲劇是偉大的。這裏,我要講的關於我們學的課文——《偉大的悲劇》。

稍微瞭解南極的人知道,南極洲南緯90度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這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洲的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隊伍最先到達極點,然後凱旋而歸。可斯科特的隊伍慢了他們近5個星期,雖然也到達了極點但迴歸的途中,南極寒冷的天氣提前來到,無情地襲擊他們。在惡劣的條件下,他們在飢寒交迫中掙扎着,進行了2個月的搏鬥。最後他們體力不支,長眠於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場駭人聽聞的悲劇。這些英雄,之所以稱為英雄,是因為他們擁有高尚的品德,視死如歸的精神。首先是禁衞軍奧茨,為了不拖累同夥,在關鍵時刻保護同夥,而向死神飛奔。而最後,他們抱着絕望,驕傲地等待死亡。他們無怨無悔地爬進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後關頭給他所愛的一切人寫了書信,表達他無私的愛和真誠的情義。所以,當他們與世長辭後,連最高權威的國王也跪下來悼念他們,可知他們在人們眼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有句話説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的昇華。”這就像課文中的那句話: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這已經表現他們為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是無比高尚的。

雖然他們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們的高尚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永遠不會被人們放棄或遺忘。悲劇,是偉大的……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5

無論是在《偉大的復興》還是《新工具》等著作裏,培根,這位偉大而又傳奇的筆者以他永不言敗的鬥志書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動人的樂章。

他以筆代戈,以熱血鑄劍影,在中國近代,無疑只有魯迅先生才有資格與他相媲美。

在這五十多篇的隨筆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論美》這篇文章。這是一篇圍繞“美”而談天説地的佳作。讀完它,我恍然大悟,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我們每個人的理想與目標不同。所以,每個人所追求的果實也各不相同。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我們應該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將來未知的旅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不凋謝的美。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外表,而行為是指舉手投足間的動作神態。這才是真的美。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在的美麗,卻忽略了內在的美麗,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心,光有外表,也不過只是個軀殼,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一個不漂亮卻有美德的人才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培根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的進步思想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樣,推動着人們一直向前進。

?培根隨筆》——我人生的導師。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6

我讀了《培根隨筆》一書,讓我的議水準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我最喜歡的是第十九章《論狡猾》,因為裏面説的那些我的身邊都有,讓我明白議論文需要語言真實。"如果一個人想要破壞一件事,而且生怕它被別人巧妙地提出而得到圓滿解決的話,那麼最好是裝自己也希望它成功,並且有自己親自提出來,只不過提的方式是為了引起人們的反感,以達到相反的效果"議論文的語言不一定要多華麗,但要恰到好處,給別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第二十三章《論貌似聰明》中説"有的人説起話來很神祕,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不肯把他那些貨色痛快抖摟出來,除非是在暗處,似乎想永遠把它藏起來。他們用這種方法談論自己並不太明白的事情,人家還以為他們心裏有數,就是嘴上説的不太明白"沒錯,頭腦空空者

為了扮成聰明人比任何一個破落户為了撐門面玩出的花樣還要多。貌似聰明的人也許能騙取別人的好感,但是論起做事來,即使是一個有點荒誕不經的人也不假正經的人要強。

?培根隨筆》中有很多篇章涉及到人性的思考。作者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並且全書的開篇就是《論真理》,探討人們如何對待真理,如何追求真理;另外書中的美學思想也非常深刻,儘管作者並不是一位美學專家,但是後世的美學書籍常常引用培根關於美學的有關論述。有了對於人性真善美的謳歌,作者的教育思想也十分先進,作者認為教育的真諦就在於怎樣讓人們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7

如果奇蹟就是超乎尋常,那麼它常常是在對逆境的徵收中體現的,幸福中並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逆境中也不乏慰藉與希望。最美好的刺繡都是以暗淡的背景襯托明麗的圖案,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鑲嵌於明麗背景之上。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的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逆境中釋放出光輝的。

賞析與分析:事物都有兩面性,是好是壞只看你自己是如何做,如何認為的。當然,人人都渴望順境,因為遇見的挫折困難小,而成功的機率大;在逆境中,挫折困難大,而成功機率小。可你是否想過,在逆境中,逆境有助於我們的潛力,挑戰才會激發出我們原來自己從沒想像到的這種能力。在逆境中我們會把壓力化為動力!

子女使他們的勞苦變甜,也使他們的不幸更苦。子女增加了他們的生活的負擔,卻減輕了他們對死亡的憂懼。在子女,不應對他們過於苛吝,否則會使他們變的卑賤,投機取巧,甚至墮入歧途。即使以後有了財富也不會正當利用。聰明的父母在對子女的管教上應當是嚴格的,而在金錢上則不妨略為寬鬆,這常常是有好效果的。

賞析與分析:家。如果比作一項工程,父母則是這項浩大工程的設計師,他們用寬大的胸懷包容着自己孩子的一切錯誤與不敬,無時無刻不在為子女的生活、成長、幸福、未來而掙扎,奮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