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遊梵淨山作文

原創散文:遊梵淨山

原創散文:遊梵淨山作文

依依不捨地告別雲霧繚繞、仙氣飄飄的梵淨山。在疫情期間,在梵淨山腳下住了三晚,可以説是非常奢侈的三晚。

酒店就在黑龍河畔。這裏可以讓我隨時捲起褲腳,走在涼滋滋的水中,隨意翻翻石頭,和小魚嬉戲。基本上翻一塊石頭,都可以看到一條躲着的小魚兒,有一次,居然發現了5條娃娃魚寶寶,我不敢驚動它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它們自由自在地暢遊:一會鑽進石頭底下不見了,一會游出來吐幾個泡泡,一會擠在一起聊聊天,一會抖動小尾巴各自分開,可愛極了,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什麼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離酒店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叫“雲舍”的土家族小寨子,寓意為“雲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實際“雲舍”二字是取源於土家語,意為“猴子喝水的地方”。這兩個意思表達反差也確實太大了。我們從寨子牌坊開始,沿着懸浮在龍塘河上的木棧道,跟隨着清洌洌的河水,不一會就走到了翡翠般的神龍潭,沒有想到神龍潭這池碧綠的湖水,是由地下水以每秒4噸的出水量儲成的,湖水就從這裏出發,繞着土家族筒子樓寨子流出了世界最短的河--龍塘河(全長500米),離開了雲舍之後就匯入太平河,流到長江,流向東海,最終融入太平洋。這個小小的雲舍寨子,居然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法造紙,可是,這紙不是用來寫字的,而是用來祭祀祖先燒祭的“香紙。在雲舍寨子裏,我們品嚐了貴州最出名的“蘿蔔豬”,這味道太符合廣東人的口味了。

酒店附近有一個景區叫“亞木溝”,是一個負離子超濃的地方,曾有詩人寫下"冬暖夏涼神仙府,山清水秀亞木溝"的讚語。據瞭解,亞木溝很久以前叫“隱龍溝”,傳説因長出一顆神樹,能治百病,被當地土民頂禮膜拜,取名“亞木”(意為神樹),因而得名“亞木溝”。步入亞木溝中,首先引入眼簾的是蒼翠的竹林,這些竹子都是非常高挑、婀娜多姿只要有一丁點的風兒,竹子們就開始賣力地搖擺着,帶來一陣又一陣的習習涼風,給酷暑帶來了絲絲的清涼。走出竹林,就到原始森林,這裏滿山古木參天,翠綠逼人。兩崖山勢峻峭多姿,宛如刀削,崖石下則溝勢曲折迴環,潺潺流水順着宛然的山谷,一路歡歌,叮咚叮咚的流向遠方,這就是大自然真山真水的魅力。 酒店的下方就是寨沙侗寨,是梵淨山腳下一顆美麗的明珠。整個寨子,青山環抱,古樹成蔭,清澈透明的太平河水穿寨而過,這裏的水流十分輕緩、河牀十分寬闊,許許多多的鵝卵石散落岸邊。它與不遠處的寨沙吊橋、鐘鼓樓構成了一副充滿民族風的“梵淨寨沙”圖。多情的太平河水流經這裏時,河面突然變得寬闊,水流也突然變得輕緩,也許河神被美麗的侗族姑娘吸引住了,忍不住慢下腳步來,多看兩眼。梵淨山,寓意着“梵天淨土”。我們由景區車送到梵淨山的懷抱之中。眼前的梵淨山,傲立於武陵山脈主峯之巔,四周峯巒巍峨、怒濤駭雲、仙霧渺渺。這就是隱藏在仙境之中的梵淨山。據瞭解,眼前這片雄偉磅礴、飄逸柔情的廣袤山巒,卻隱藏着一個10多億年的祕密:地質運動讓這裏從一片汪洋大海化身成高山迭起,經過千萬年的風侵雨蝕,又化作成亭亭玉立的蘑菇石、層層石片的萬卷書、插入雲海的紅雲金頂……。最為奇觀的是金刀峽把高達2494米高的紅雲金頂一分為二,並在兩峯之間的的懸崖峭壁之上,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一線清泉,不得不驚詫於大自然的莫測奇詭。不過更令我感到驚奇的是:宗教人士居然在這樣險絕的山頂建成了寺廟,釋迦佛居左,彌勒佛歸右,不知道是不是怕山峯太過寂寞了?

當歷盡千辛萬苦登上老金頂,極目遠眺、天地頓寬,風雲在身邊穿梭而過,一陣風吹散雲霧,頓時清晰地看到遠處蒼翠的羣山、腳下紅牆黃瓦的寺廟,一陣風又吹來,濃霧就像白紗籠罩,越積越密,很快感覺眼睛什麼都看不到,臉上濕漉漉的,正當你要擦去臉上的水珠時,一道陽光滲透雲層,轉眼間天空出現佛光四射,日照金山。在這時,你不得不驚歎大自然的莫測奇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