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作文8篇

作文是能加深大家對身邊大小事物的觀察洞悉能力的,其實在很多時候,作文的好與壞完全取決於我們作文的題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任作文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任作文8篇

任作文篇1

誰也不曾忘卻那一抹身影,歷史的長城上有他烙下的重重一筆,甚至他小指的指紋,都如此清晰。

他就是蘇軾。軾者,車前木也。他的名便註定了他的命,正如那橫木居於車前,他站在了千千萬萬人前,令後來者難以望其項背。

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他聰穎、善思、敏捷、好學。飲酒樂甚,便扣弦而歌;情景生慨,便出口成章;興致濃處,便吟詩作賦;思鄉情切,便舉酒對月

他也曾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平步青雲,有着“左牽黃,右擎蒼”的豪邁,有着彎弓射天狼的的壯志,也有“把酒問青天”的思念和“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傷痛。

烏台詩案,一貶再貶。

攜朝雲貶謫萬里之外,他也無數次回首,故土起來越遠,他越行越遠。

但子瞻不愧為子瞻。悽風苦雨吹不折、打不殘他的心,驚濤統駭浪掀不翻、扳不斷他的魂,蘇軾還是那個蘇軾,不屈、不撓、不退、不避、不詛、不傷。

赤壁之遊,他感歎萬物興衰“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卻又不詛於人世短暫“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他欣喜於“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之景,沉醉於“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愀然於“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洞蕭。蘇軾不僅僅是一個才子,更多時候,他是一個孩子。

貶謫又如何?流放又如何?丟官又如何?官場之外,自有大好河山入眼,自有漁歌嘹亮貫耳,自有暖風微微拂面。只因他是蘇軾,所以可以縱情山水,忘卻煩憂,可以駕一葉扁舟遊四海,可以舉一杯濁酒屬五湖。

他將政治陰影拋諸腦後,轉身邁向地平線那裏,一輪紅日正冉冉升騰,一抹紅霞在日邊綻放,一抹笑容在他嘴角綻放。

他不是那追名逐利的鳶,更不是目光短淺的鼠。件君如件虎,他懂的,才會那麼毅然決然,才會那麼恬然與山水為伴。

誰也不曾忘卻那一抹身影,歷史的長城上有他烙下的重重的一筆。他是蘇軾,站在千千萬萬人前的蘇軾,轉向光明,捨棄陰影的蘇軾。

回望歷史,也許還能聽見他在低吟:“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作文篇2

在《劫後》一文中,張曉風對洪災過後的村民們依舊過着平靜的生活發出如此慨歎:“柳絲仍將毿毿如金,芳草將仍萋萋勝碧,生命永不會被擊倒……”災難過後,劫後餘生的人們一如既往地積極樂觀地生活着。他們可以被打敗,但永遠不會被打倒。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有着一顆從容淡定、波瀾不驚的心——大喜,不足以使之得意忘形;大悲,亦不足以令其頹廢沉淪。正是這種淡定而堅韌的脾性,使得人類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綿延。

可惜,在今天的社會裏,已經很少有人再能持有這樣一顆寵辱不驚的淡定的心。潘洗塵有言:“我們總是不願意停留在生活的座標軸上。”誠哉斯言。你看,今天還有多少人願意一輩子守着簡單平靜波瀾不驚的生活?人們渴望變化,渴望輝煌,渴望出人頭地,很少有人能夠安於平凡,安於寧靜,安於默默無名。“平凡簡單,安於平凡,真不簡單。”三毛一語道破了生活的“易與難”——平凡簡單易求,可人們卻不願湮沒於平凡之中,一路追名逐利。而當他們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之後,又渴慕着更高處那色澤誘人的果實。不知滿足的人們就這樣一路攀爬,始終愁苦鎖心;在得與失的交替中飽受煎熬,始終難展歡顏。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在不少的競技比賽中,未能獲獎的團隊在狂歡,因為他們明白,競技的要義是參與,而不是對他人的碾壓;是遊戲,而不是以成敗定王寇;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歡愉,而不是“人生能有幾回搏”的苦逼……相反,不少獲獎團隊卻為自己未能“層樓更上”而痛苦,用後悔與自責將自己打擊得面目全非,卻不知以灑脱作杯盞,將所有悲歡化為瓊漿一飲而盡。細想想,如此不識人生至味的生命何時才會絢麗綻放?

歷史上眾多的遷客騷人,着一襲素衣,執一把紙扇,登高望遠,眉間哀愁聚蹙,哀懷才不遇,歎生不逢時,怨“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這些人往往自命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卻又難尋歸宿。芥川龍之介曾説過:“最聰明的處世術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其同流合污。”自然,這並非真的“同流合污”,只是教人們積極入世,而非一味地對人對事心存芥蒂,消極避世。愁苦的文人,怎比子瞻左手詩書,右手美食,口唱“大江東去”時的肆意灑脱?怎及他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灑脱?

不糾結於大自然的風風雨雨,不執念於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就像三毛所説的那樣:“想哭的時候就哭,愛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當你心無掛礙,安享自然,世界就會成為你的世界,每一扇門窗都會為你打開!

縱使生命中的瑣屑侵擾了你,也要有一份自然與豁達長存心中。心中永存一溪月色,滿山螢火,清風便會為你奏出最美的旋律,讓你踏足而歌。

任作文篇3

方,是稜角的模樣——一身逆浪,傲骨嶙峋,方不負為人尊嚴;圓,是保護的姿態——八面玲瓏、海納百川,才不泥人心險峻。上善之所以若水,恰因水可方,一如冰刃破風斬塵,寒光畢露;亦可圓,一如細水涓涓長流,浣紗採蓮。上善若水,任方圓。

上善自然需要方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人若不方正,心中迂迴險灘太多,爭權奪利尚不及,安能分心來為“上善”?一如吳國大夫伍子胥,一生為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哪怕伯嚭饞舌相謗,君王猜忌相毀,他亦例行剛直忠義。哪怕舉目荒蕪,將被賜死,他也不過懇求留下雙眼置於城牆之上,最後一次將薄了雲天的剛烈託付給君王——這種方正,是逆浪而上九死不悔的方正。未有錦鯉溯流而躍,堅守嚮往純淨的本心,安有龍王呼風喚雨、播撒甘霖?一如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直面長刀闊斧,面無驚瀾,慷慨高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凜然赴死。點點碧血灑人間,若同灼灼桃花,朗映革命東去的大江,挽住了比清風易逝的人心——這種方正,是傲骨嶙峋的方正。未有梅魂凌雪不敗,安有暗香浮動月黃昏,安有清氣盈滿乾坤四海?

上善,卻還需一點圓融。圓融並非順水推舟,欺下媚上,極盡小人之媸,而更多地意味着用誠摯籠絡人心,以胸懷包容瑕疵。“紅顏棄軒冕,白首卧鬆雲”,孟浩然小隱山林數十載,雖為求仕,卻也於其詩作中寫意了無限山水情懷。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閒,諸多神來之筆皆昭顯了名士風骨,是故而名揚天下——這是誠摯的圓融。“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是因為這圓融中毫無虛情假意,放如實心木般禁得住風雨飄搖的考驗。宰相張英在家人與鄰居爭三尺宅基時,毫無以勢壓人意,反而包容了鄰居的咄咄逼人,數落自家人“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一言促成百年鎏芳的六尺巷,不禁讓人敬服於他能容下斬浪舟舸的胸懷——這是包容瑕疵的圓融。一粒石子,將它磨成蚌珠方不會硌痛心口;一點墨污,將它改為栩栩蠅蟲方不拂了畫屏本意。當人過於方正,往往於人於己過於苛求,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多一份圓融,人才可如鎖有了潤滑墨粉般聲色清脆,難以朽壞,且讓“方”能不刺痛人心的同時感化芸芸眾生。

老子曰“上善若水”是因為水的不爭,我看未必然。正是因為水懂得適時控制形體的方圓才可謂之上善。春,便化甘霖喚起生機;夏,便作滂沱化去炎方;秋,即成寒霜凍甜蔬果;冬,便引霏霏兆示豐年。——人何不能如此?面對屢禁不止的公務員考試“橡皮擦作弊法”,不正應化骨氣為清霜紫電,一斬頹風?面對打着減負旗號將歷史從會考信手拈出的教育部,難道不該橫眉冷對,千夫相指?面對武漢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政府難道不該從民意做起,體察民情,而非一味貼標語,高喊口號實無作為?面對2014春晚魔術穿幫,難道不該從奚落戲謔中發表更多包容藝人的言論,為藝術多留一份尊嚴?

——上善若水,是因為任其方圓。人生一世,莫不該修得方圓兩面,一步一蓮。

任作文篇4

浽溦初至,細雨絲絲,行人沾衣欲濕;煙霏雲斂而浥輕塵,春風吹而面不寒。遙遙江上,一葉扁舟悄然駛過,老翁悠然使舵,蕩起雙槳,江面泛起道道漣漪。煙波浩渺,碧波盪漾,有詩云:“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老翁披蓑戴笠,幾縷蒼髯伴着微風飄蕩而開,晶瑩的雨露從他那皺紋淌下,他枯瘦的手掌握着船槳,徐徐划動。帆船已而遂停,老翁倚船頭而憩,隨即他拿出一支手竿,和緩地將其拋向水面,作罷,老翁閉目養神,猶在徜徉杏雨梨雲。

時間如這波瀾不驚的江面一般,緩緩流淌着,深山幽谷曾棲居着幾隻猿猴,此刻卻不敢高聲語,兩岸青山連綿不斷,似兩條沉睡的虯龍盤卧,不曾粗聲吐息。這是一幅多麼靜謐的幽山流水圖:流水潺潺靜如鏡;猿猴寂寂不敢啼;諸岫巍巍亙不變。遠遠望去,那江上漁者似一縷雲煙,輕如鴻毛;然則臨近定睛看,那則是畫卷韻味匯聚之處,岸邊人手執雨具,但未嘗親至,恐煞其雅興。

良久,老翁垂釣徒勞無功,背上籮筐曳舟臨岸,岸邊人噤若寒蟬,心惑不已,究竟是岸邊人闖入水墨畫中,還是畫中人通靈,走出畫卷……不可方物。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老翁至岸即席地,將魚鈎再度拋出,一如往昔。老翁目似瞑,意暇甚,嘴角揚起一道輕微的弧度,清淺雙眉被氤氲所點染。望向這一幕,岸邊人終是耐不住好奇心,上前一問:“老先生,鈎上無餌,魚怎會上鈎?”老翁淺笑,悠哉悠哉回了一句:“姜尚垂釣尚且無鈎,老夫啻無餌矣,垂釣之本,願者上鈎。”岸邊人不語,唯恐擾其心境,悵然而去。

俄而雨驟,雨滴如彈珠般在老翁的斗笠上嬉戲,拍打在他那飽經風霜的面龐上,老翁不覺,仍浸淫於垂釣,待到魚線稍許擺動,老翁手竿一抖,一條約莫四指寬的鯉魚躍然而出,老翁展顏,將鯉魚擲入筐內,隨後負起籮筐,歸於人間煙火中。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舟,一翁,一魚竿;瀲灩,寂猿,兩岸山。

老翁的身影在流嵐間隱去,紅塵之中迴盪着他滄桑沙啞的聲音:“浮世繁華,我自遊離。”

人生路漫漫,何處為盡頭?這一路,蜿蜒曲折;這一路,風雨兼程;這一路,風光旖旎。路未行盡怎先怯?須懷揣理想,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作文篇5

説起蘇東坡,無一人不稱讚,就連他的政敵也該對他豎起大拇指吧。今天,劉老師帶我們看完了紀錄片《蘇東坡》,使我對他有了更深的瞭解、更重的.敬意。

在我印象中,用一句最典型的話來形容他就是:“不是在被貶的地方,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內心裏,最多的,是對他的同情。但是,在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我領悟到,蘇東坡需要的並不是同情,他要的,是人們對他的理解與贊同。

青年時期的蘇軾,可以説已經非常幸運了。從小受到文學的薰陶,又在考進士時遇見了歐陽修,可謂是人生之大幸。才華橫溢的他,立馬被朝廷看重,走向官場。

都説人不可能沒有缺點,蘇軾也不例外。他的才華外露,又十分狂傲,導致大臣們都將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這,就讓他陷入了人們熟知的“烏台詩案”。但是,在我看來,這卻並不全然為一件壞事。它,象徵了蘇軾將要開啟的一個新時代。

因為大部分的官員和高太后的求情,宋神宗也找到了自己的台階,將被關130天的蘇軾流放到黃州。在黃州,蘇軾成為了真正的“蘇東坡”,開始走向人生創作的輝煌時期。

黃州在那時還是個蕭索之地,百般無奈的蘇軾也只得開始扛起鋤頭,自己下地。就在這樣的磨鍊中,他的心境變得寬廣起來,變得豁達起來。在黃州這三年,他變成了“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的蘇東坡,變成了“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的蘇東坡。他與黃州百姓同甘共苦,為黃州做了不少實事。在這三年裏,蘇軾成了黃州人的英雄。

蘇東坡與杭州也有不解的緣分。在這兒,他展現出了他偉大的政治成果。他將西湖變成“西子”;將多出的淤泥建成美麗的“蘇堤”;他更是用一劑藥方救濟了無數百姓。他愛民如子,自然,他也被老百姓們愛戴。

這兩個地方,是他一生的標誌。在這兩個地方所創作出的,更是他一生的標誌。看完紀錄片,心中突然想起最近聽過的一首歌——《蘇東坡》。蘇東坡他雖也有憂愁,也有感傷,但他卻仍樂得自在逍遙。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作文篇6

生命是充滿遺憾的篇章,因為它沒有時間讓你修改病句。我們能做的就是寫好每一個字,造好每一個句子,即便下一秒沒有紙了,可生命不會終止。這時的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及行動面對時不時的人仰馬翻,風雨無常?

跌宕人生幾平仄,蘇軾曾奮筆揮毫“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劉禹錫也曾萬丈激情“自我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更有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廓然無累。人生的冷暖取決於心靈的温度,世界的模樣在於你凝視它的目光。香奈兒説“

你對世界笑,世界便對你笑,你對世界哭,便只有你一人在哭。”這就告訴我們勇者並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勇者可以含着淚奔跑。唯有心靈上的無畏於挫折,才能逐漸養成一個樂觀的好習慣。先要做到心理上的樂觀,才能去談行動上的樂觀。先要培養心理上的從容,遇事便不會慌亂。

這個世界的美好程度不在於它本身如何,而是在於人們的滿足程度。要積極同樣也要沉穩固然是不易得到的,然而隨着日久天長的循序漸進的改變——易滿足,你也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這裏的“滿足”,並不是指對於學習、知識、科技和文化奧祕的易滿足,而是對名利的淡泊,權利的漠然。這世界是美麗的,這生命當從容着。歲月匆匆,行路也匆匆,人的生活不是一場勞碌,風風火火趕着路,辛辛苦苦灑着汗,閒置了心情也冷落了風景就只為躋身於“上流社會”,何必?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並不是因為她不在乎榮譽,而是因為她滿足於名利。減震於急於功利的浮躁,留一方背影給瓜豆田園。“容易滿足”讓我們放棄了很多稱讚、美譽,可卻讓我們多了一份淡泊沉穩,樂以對人,笑以待事的靜美。

哭,不代表屈服,後退,也不代表認輸。人生就像一座房子,退一步開一個窗子,窗子越多,房子更明亮。學會從容,當學會退讓。中國俗語説“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主角配角都能演,台上台下都自在——面對生活能屈能伸,因為每一棵大樹的成長,既要接受陽光,也要包容風雨;因為再高的人有時也需踮足,再矮的人有時也需屈身。懂的退讓,學會忍耐,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流芳千古。忍受了胯下之辱的韓信才會成長為一代軍事家、文學家,而不能包羞忍恥的項羽才會自刎烏江。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所以我們學會了忍讓受到了創傷。因為我們知道生氣只會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所以我們往往選擇了包容。

如果你曾歌頌黎明,那麼也請你擁抱黑暗;如果不能改變風向,那就請你改變航向;如果絆腳石不可除,那就讓它成為墊腳石。生活的快樂不在於贏得一手好牌,而在於打好一手壞牌。樂觀而燦爛的笑容不僅愉悦着自己同樣也快樂了他人,而這樂觀,需要潛移默化的培養。比如每天把牢騷拿出來曬曬太陽,這樣我們的身體就不會缺鈣;比如你沒有鞋子穿的時候,請看看那些沒有腳的人們。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解不開情結。

聽風聽雨,不如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作文篇7

年少時管中窺蠡,已深為蘇東坡折服。明月幾時有——一句話問得此後所有文人儘可中秋擱筆,香燭不爭日月輝。小軒窗,正梳粧——叫人掩卷不忍讀。牆裏鞦韆牆外道,多情卻被無情惱——風流天成,瀟灑不礙天真。大江東去,振聾發聵。似花還似非花,多情應笑我,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在他手中一洗脂粉閨怨調,柔靡悱惻聲。銅鑼歌,鞦韆調,或盡抒胸臆,或信手拈來,都可千古吟唱。豪情未必粗放,柔腸亦非靡靡。才高世俗段數太多,一開口,當世鴉雀無聲。

然而他決非僅憑文辭立身,他的智慧,他的胸襟,他的樂天,他的直爽,他的赤子之心,他的悲憫心腸,映廟堂、照江湖。浩氣才情,令人高山仰止。他治理過的百姓記得他可不是因為“花褪殘紅青杏小”。他在湖州獲罪被押送京城時,全城百姓都出來相送,淚如雨下。他的朋友有士大夫(歐陽修名滿天下時見到年輕的蘇軾後,回家告訴兒子説三十年後歐陽修沒有人再會記得我。此後一直力薦蘇軾,自從王安石這笨蛋當權後歸隱,終身為蘇家良師益友),有妙僧逸士(佛印和蘇軾常相互取笑。蘇軾説,古人常以“僧”對“鳥”,譬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如“常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佛印回答説,沒錯,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我以“僧”的身份和閣下對坐),有藥師農夫,有歌姬悍婦。有書生馬夢得追隨蘇東坡二十二年,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可憐馬生痴,至今誇我賢”)。

讀《蘇東坡傳》,時時被一個偉大才情的偉大心靈激盪。他是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書法家,大畫家,幽默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瑜珈修行者,巨儒政治家,厚道的法官,在政治上與當權者唱反調的人,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個我最喜愛的詩人,性之所稟,唯浩然之氣。氣可入雲,香留後世。

任作文篇8

月高星沉,幾許飛鴉驚鳴。

你本是無意寫了一篇文章,對民生髮表了自己的看法,但那字句之間,使神宗怒拍案而起,掀起了朝廷的腥風血雨,使御史台的吏卒刀出鞘,被押往獄中。霎時,朝廷奸佞小人當道,響起了一片倒蘇之聲。

不幸遭貶,你心情苦悶。泛舟赤壁,與山月為伴,看拍岸的驚濤,望亂石穿空,捲起千堆雪。你目光如炬,遙想當年周瑜的神姿,隨意揮揚着羽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你仰望長空,冷風迎面,卻渾然不覺。你突然大笑,大歎,以酒澆愁,在無邊霞光中,用一卷紙墨留住大江河山,留住自己的人生感慨。

在泛舟赤壁中,在困境中,你仍然保持了一顆豁然開朗的心,你仍然堅信自己仍有出路!

又有一次,你在沙湖道中遇到一場雨,同行的夥伴皆已離去,唯有你仍在寂寥的林子裏,吟嘯且徐行。那料峭的春風,吹散了你的酒意,也吹醒了你的人生。再回頭望去,望着遇見風雨的地方,你淺笑着。此時,正是春日大好時光迎接着你,你不禁感慨:人生的起起落落都經歷過了,對於這點風風雨雨,我還會在意嗎?

儘管不知前方道路如何?但你心中堅信的依舊是: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也許正是你人生的寫照!

還記得那是初到黃州的時候,深夜萬物皆靜,你驚魂未定。深夜裏驚醒,四望無邊的黑夜,衣帶漸寬,梧桐幾許疏葉,吊着缺月。你離開温牀,在新居處來回踱步,多日的奔走,你已經憔悴了多。花褪了芳顏,只剩一抹殘紅,忽然你看見了一隻孤鴻,在淒冷的沙洲裏來回飛翔,不斷地回頭,不斷地在低空中翻懸,不時地發出鳴叫。儘管盡揀寒枝,但依舊不可棲息。

你頓時心生感慨,這不也是你的心境寫照嗎?雖是心境孤獨,但志趣依舊高雅,依舊在風雨中堅守自己的信念。

你依然在貶謫的路上,你依然在中國的大地上輾轉多地,你依然在風雨途中盡享其樂!

被貶杭州時,你大讚西湖的美景,把西湖比作西子。你遊走於西湖堤岸,看那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你憶着眾人忙碌的身影,不禁興起,操起琴箏,凝望這湖光春色,在偏安一隅的湖邊,彈一曲古箏,向夕陽道盡苦楚,似乎在向世人告知:自己雖四處奔走,鬱不得志,但也自得其樂。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就是你的人生寫照了,在風雨途中依然坦然面對人生得失,自得其樂!

再後來,雖然一葉孤舟將已過花甲的你漂往儋州。滄海斷了你歸家的路,但斷不了詩和遠方,斷不了你那豁然達觀的根。

再後來,你終於回到了大陸,但在蟬噪的常州里你卻安然地走了。

千百年後,所謂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皆煙消雲散,唯有你那句:一蓑煙雨任平生,長存於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