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訴苦作文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訴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兵荒馬亂。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訴苦作文

訴苦,從來都是越訴越苦。

畢竟,畢竟人心難測,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看你笑話的人,永遠要比在乎你的人多。

我們總該學着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在哭泣過後,會把眼淚藏起來,疲倦以後,不需要他人的安慰,在外面歡笑,把傷感藏在最深處......

這不是忍耐,也不是委屈,而是歷盡千帆後,對別人和自己人生的最好尊重。

所以,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輕言悲苦,因為當你只顧着自已的嘴上痛快了,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體面。

01

這世上從沒有感同身受。

我常常會問自己:“人和人之間真的沒有感同身受嗎?”

很遺憾,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萬丈光芒,有人一身鏽。”

儘管我們從不缺關心自己的人,但很多時候別人的關心對你而言,只有客套,能感知自己痛苦的人,也只有自己。

在“抑鬱症”的超話中,我曾看到過這樣一條內容:

“我曾經勸過一個重度抑鬱症的人。

我和他説:‘我吃過全世界最好吃的小蛋糕,你要樂觀,哪天來我的城市我請你吃。’

後來因為某件事我也抑鬱了,小蛋糕不好吃了,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覺,沒有音樂我會死。

突然覺得之前的我是多麼自以為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勸別人樂觀太容易了,但你並不懂他經歷了什麼。”

這世上,沒有誰可以一生無憂無慮,也沒有誰,可以不承受絲毫的苦與痛。

也許我們每個人在別人眼中,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但別人卻從來不會知道在這風景的背面,是怎樣的心酸和無助。

但別去抱怨生活,更別時時刻刻的和別人訴苦。

畢竟有些人和有些事情,光是遇到就已經足夠幸運了。

所以,苦不言,痛不語,自己的路自己走,總有一天你會回頭來感謝那個曾經“沉默”的自己。

02

沒有人不辛苦,只是不願喊疼。

眾生皆苦,而你的訴苦,貶低了自己,又打擾了別人。

苦,是人生常態,每個人都會有一時想要傾訴的慾望,但真正有修養的人,都選擇了把苦自己嚥下。

不是不辛苦,只是他們明白,大家也都有各自的苦與累,自己的訴説只會增添彼此的負面情緒。

所以,他們用自己無比輕鬆的表面,掩蓋了所有壞情緒,扛着壓力默默前進,不動聲色地生活着。

《微音》雜誌上,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男人創業成功之後又失敗的經歷。

成功的時候,身邊的人不管之前是怎樣的,都紛紛的投靠他,希望可以得到一些指點,大家都誇他能幹。

後來,遇人不善,被人騙了,什麼都虧掉了。

別人都説他傻了,他其實不傻,他沒有再問身邊的人借一分錢,也沒有把自己的遭遇再和別人説,更沒有去解釋什麼。

他心裏清楚得很,現在多説什麼都無益,只有自己慢慢的再重新爬起來。這一段路很艱辛,且他只能夠靠自己。”

這個世上,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你幫不了我,我也替不了你。

很苦,也很累,但既然活在這個世界,就要學會承擔和承受。

會把哭聲調成靜音,會把委屈化成動力,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堅強的大人。

當你堅強到無懈可擊,當你勇敢到無所畏懼時,你也就終究被生活所善待。

所以,永遠不要抱怨生活的苦和累,堅持下去,天會晴,雨會停,你也會嚐到苦難所帶來的的甜蜜。

03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的擺渡人。

人成熟的標誌之一,是失去傾訴欲。

就像紀伯倫曾説:“雖然言語的波浪永遠在我們上面喧譁,而我們的深處卻永遠是沉默的。”

其實,沉默是一種成熟。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同遊杭州靈隱寺。

蘇東坡見大殿上的觀世音菩薩手中掛着念珠,覺得很奇怪,便問佛印禪師:

“世人都在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希望能得到她的護佑,為什麼她手上也掛着一串念珠,她念誰的名號呢?”

佛印禪師説:“也是念觀世音菩薩。”

回答讓蘇東坡就更不解了,為什麼觀世音菩薩要念自己呢?

佛印禪師解釋道:“因為她比世人清楚,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自己。”

小説《擺渡人》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這個答案也許有很多,但屬於成熟者的答案只有一種,就是自己。

遇到困難時,我們當然可以尋求幫助,但這種幫助不包括訴苦。

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相處,也不會有人能真對你的苦感同身受,不斷的訴苦,只會讓我們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可憐人。

所以,不訴苦並非是自我壓抑,而是看透了人生,有一種不徒勞掙扎的智慧。

只言幸福,不訴滄桑。

網上有句話説:“不要向任何人訴苦,因為20%的人不關心,剩下的80%聽到後很高興。”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很忙,忙的壓根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感受你的傷痛和風雨。

所以,説到底,每個人在荊棘叢中的傷口,都只能自己癒合,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兵荒馬亂。

但別輕言放棄,終有一天你會將心中的酸,釀成甜美的酒。